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VIP商家标识上网做生意,首选VIP商家会员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情资讯 » 正文

种鸽与选手鸽《饲养管理》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4   作者:台湾御飞鸽业   浏览次数:253
种鸽与选手鸽《饲养管理》5
 第七節

鴿子的骨骼構造

就禽類生理結構揭露鴿子飛翔機能之特性

一、 鳥類的演變進化

根據考古學家與生理學家的研究,地球出現有生命的生物大約在20億年前。而鳥類的出現大概比哺乳了類動物要遲一億五千年。結論認為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或許由少數不同種類之爬行蟲演變進化而來。至於鳥類來源的研究,可以從1861年在德國拜億路地區所發掘到的二俱始祖鳥化石隱約證明了鳥類亦是由爬行蟲類演變而來。因為從所發掘的始祖鳥化石體型與鴿子大小相似,且持有羽毛,並與蜥蜴同樣有長尾巴、腳並有指甲、有頭蓋骨、口腔內有牙齒。從上述這些跡象可以判斷鳥類與爬蟲類相互最近緣的動物。所以始祖鳥化石的出土更加使人可以確定始祖鳥事鳥類祖先的關鍵答案。

 

綜觀棲息(居住)在地球陸地之脊柱動物可以歸納為爬蟲類、鳥類、哺乳類。而這三種動物的生理構造與現象有很多共同點,可以舉出說明如下:

 

1、 循環系統分為血管與淋巴腺二系統。

2、 血管全部為閉鎖血管,而所有血管都相互連通,不像昆蟲類的體內血液和體液相互混合成為開放性血管系統。

3、 心臟結構有三室以上(禽類的鴿子)有四室(二心房二心室),爬蟲類有三室(二心房一心室),鯉魚有(一心房一心室),人有四室(二心房二心室)。體內維持一定溫度。

4、 呼吸器官都具備有肺臟。

5、 脊柱骨由頸椎骨、胸椎骨、尾椎骨四部分組成。

6、 所有脊椎動物的表面呈角質化,可以降低體內水分蒸發。

7、 誕生的過程在母體內或卵內有羊膜的保護(鴿子約在母鴿卵蛋後36-40個小時就有羊膜形成)。

8、 雌雄異體。

 

地球上所有脊椎動物就以上所敘述的共同條件作為基礎,再按照各類動物自身生存的需要,進行演變成為最適合當前生存環境的習性和形狀。有趣的是,爬蟲類就順其自然在牠棲息的環境中生活。而鳥類都朝著天空演變進化,過著翱翔天空的生活。至於哺乳類動物也就依靠自身能力演變進化,過著陸地上的生活。至於從古至今的傳說,乃至根據下列特征而得到的客觀結論,即:

1) 腳部有磷。

2) 鳥類的羽毛與爬蟲類動物體表鱗片是相同器官(雌鳥時期的羽毛形態)。

3) 眼睛的眼臉沒有哺乳動物的發達,稱之為瞬膜。

4) 腳趾形狀、骨骼都與爬蟲類相似(即沒有如人、馬等動物的高度進化現象)。

5) 頭蓋骨與眼窩的比例(即眼睛的大小)與爬蟲類相同。

6) 頭蓋骨形狀與爬蟲類比較相近(與哺乳動物相較而言)。

7) 鳥類不同於哺乳動物的胎生繁殖,也不同於爬蟲類的軟胎生,鳥類是產蛋繁殖。

8) 如同爬行類的蜥蜴、龜類等同樣有用卵齒裂破卵殼而孵化誕生。

9) 鳥類不具備汗腺(與爬蟲類同)。

10) 廢棄物的排泄如同爬蟲類一樣和尿酸一起排泄體外,不同於哺乳動物是將體內尿酸分解為尿素和水再排出。

11) 鳥類沒有膀胱。

12) 與爬蟲類一樣,一邊的卵巢和輸卵管退化。

13) 有泄殖腔(總排泄口),糞、尿一起排出。

 

二、 鳥類為什麼要飛翔?

    我們都知道出現在地球的動物非常多,同時被消滅的也很多。而現今還延續的動物卻都是經過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以及共存共榮之嚴峻考驗後所遺留下來。然而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仍然是無時無刻都繼續著它的自然定律是鐵的事實。動物為了繼續生存而演變進化持有一種特有的適宜生存能力,以便適合於動物本身特有的食性、食物環境和必要食物之種類,以期能夠延續生存在地球上。

 

現概略歸納如下:

1、生存空間:在地球有限的生活空間,各種動物各盡所能及無所不能地掠奪糧食以爭取維持自身生命。結果是強力的哺乳動物與爬蟲類卻佔盡了地球大部分的生活空間和糧食,剩下的鳥類也就被迫往天空求取生活空間。所以鳥類演變進化為能夠翱翔於天空,仍因為動物之間為了爭取在地球上生存空間的結果,因為哺乳動物佔領了陸地,爬蟲類動物又佔領了沼澤地方,鳥類只好另尋覓生存方法而往生活空間較廣闊、生命較為安全的天空生存。

 

2、維持生命的糧食:很多種類的鳥類可以從北極到南極、從海岸到內陸高原或山林深林裡去尋找並且獲取所需色糧食,或可以選擇棲息在容易攝取的糧食生產區。目前,據生物學家統計哺乳動物約5000多種,鳥類卻有8000多種。而棲息在中緯度(溫度)地區以採食盛產穀物和昆蟲的鳥類之麻雀科,就約有5000種左右。

 

3、適宜的體型:大體上,鳥類的鴿體大小比哺乳類動物小,所以維持生命所需的糧食也少許多。如樹木、花草的果實與種子,以及昆蟲等都是鳥類的主要糧食來源。

 

4、其他特性:與哺乳動物相比,鳥類較有堅強抵抗乾渴的生理機能,所以鳥類才能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做長距離、長時間的飛翔。

 

鳥類為了生存和‘種’的延續,需要有‘飛翔’的機能,才能翱翔於空中並做長時間、長距離的飛翔。因此,鳥體的骨骼構造、羽毛結構,以及呼吸器官結構與功能都有別於哺乳類動物和爬蟲類動物。為了便於喜愛養鴿者更加了解鴿子的飛翔機能,本篇將陸續揭露鴿子飛翔的特性。

 

三、骨骼構造篇

1、含氧骨骼:我們都很清楚,任何物體想要在空中飛翔就必須具備‘浮’的條件,以這個唯一理由為基礎。鳥類(鴿子亦是)為了生存也不例外,要朝著‘能飛’的方向演變進化。鳥類因此除了長出羽毛之外,還有不同的骨骼構造,以及為了飛翔所需的熱能及代謝方式都是有合理化的演變進化。在骨骼構造方面就要求有輕盈強韌為理想要件,以現代科學發達的說法就是要求有如輕型滑翔機體的形狀,整個外表就如‘竹籠’形狀,並且具備有輕盈、彈性好和強固的整體構造。同時,我們也了解了鴿子體內全部骨骼之重量與體重之比例和哺乳動物比較起來有明顯的不同。據統計,一般鳥類全身骨骼重量約佔體重的5-7%(鴿子約5-6%,這與品種以及飼餵料之差別也有影響,這也對競翔鴿在飛翔速度上有一定程度的關聯),現在要敘述的是鴿子為了飛翔,除了體內骨骼佔體重的百分比之外,體內很多部分的骨骼也演變進化如‘竹子’一樣,骨骼內部形成空空如海綿的形狀,學術上稱為‘寒氣骨骼’。

鴿子體內,除了扁平的胸骨、肋骨、頭蓋骨以外幾乎都是‘含氣骨骼’,這些‘含氣骨骼’與體內氣囊連成一體,並可以減輕體重。而‘含氣骨骼’的條件和功能可以歸納為:

1)‘含氣骨骼’具備有強韌、輕盈、彈力佳為優,這一點與品種和飼料有關聯。

2)‘含氣骨骼’要配合有健康和順暢的呼吸功能,這與飼料營養及保健有關聯。

3)‘含氣骨骼’能使體型大小的鴿子,在牠的肺臟、心臟較小的情況下能耐久長距離地完成歸巢的飛翔目標,這和飼料營養與保健有關聯。

4)‘含氣骨骼’適當分佈於鴿子體內,有保持內臟各器官重要平衡的關係,並將全鴿子的體重集中在一點以維持良好的平衡感,才能發揮最有效的飛翔動作。

5)鴿子內為了飛翔而有‘含氣骨骼’的存在,所以鴿子肺臟的末端呈為開放性而與各氣囊互相通聯(哺乳動物是閉鎖性)。

2、愈合骨:骨骼與骨骼隔得接合部在哺乳動物稱為關節,而鴿子則稱為‘癒合骨’。哺乳動物的關節適用於行走、彎曲、跑步等動作。而鴿子的‘癒合骨’則適用於飛翔運動。‘愈合骨’與關節的不同處有:

1)‘癒合骨’比較輕。

2)‘癒合骨’強度比較強。

    以上二點,我們可以引用機械作比喻,機身(鴿子)的機體(鴿子的胸部),從外表明顯看到全部是以‘癒合打造’。當飛機在飛行時,就不容易完全成為一體的固定著。當要飛行時,會造成機翼(如鴿子的翅膀)之升降調整器(鴿子的主、副翼等)的操作(鴿子羽毛的振拍),為了穩定全架飛機之平衡重心而能安全地飛行。因此,鴿子的‘癒合骨’是為了飛翔,能夠把肌肉扎實固定著,又能充分發揮肌肉在飛翔時的作用和產生有效利用飛行力量的表現。鴿子體內最顯著的‘癒合骨’部位有:

1、頭蓋骨:鴿子頭蓋骨的‘癒合骨’輕、硬又強,是全部腦的容器。

2、脊柱骨:胸骨與肋骨的癒合,是飛翔運動的主軸。巧妙的是,胸椎、肋骨、胸骨等一體癒合成形,安全如‘籠子’的形狀,保護並容納全部的內臟。同時,也形成鴿子在飛行時進行呼吸運動的風櫃(容納足夠供應飛翔運動時的氧氣),能使鴿子在飛翔時所需要發揮最大的飛翔力道,以及成為鴿子飛翔運動的中心主柱。

3、肋骨與脊椎癒合成為腰的部分,後方與胸(龍)骨組合成體腔,在腰部所有骨骼癒合產生的功能有:

1)鴿子在飛翔時鴿體很扎實。

2)降落(著落)時可以減輕(忍受)鴿子體重的衝擊。

3)鴿子在步行時可以保持體重平衡,但不利於急走。

4)其它的骨骼:鴿子的頸椎比較長,共有14節,並且可以呈S形狀彎曲。前肢就如同人類的手。鴿子的翅膀及較長的頸部和口(嘴巴)可以說與人的手功能相同。又,鴿子的頸部支撐著頭部,並且可以攝食食物、造巢(懸造舍巢),修飾自身羽毛,並在起飛及降落時做鴿身維持平衡等多種功能,這方面和‘癒合骨’、‘含氣骨骼’的構造及功能有所不同。

生理學上鴿子的頸椎骨可以形成S文字狀的彎曲有如下作用:

1)支撐頭部重量時,把整個頭部的重量分散於一節一節的頸上(鴿子有14節頸椎)。

2)降落時所產生的衝擊,猶如彈簧狀的S字部分,可以把衝擊力道緩衝吸收,減少腦部的衝擊。

3)在啄食飼料或其它物品時,剛好與(S)的動作呈現相反方向,增加力道,以便啄取飼料或物品。

4)在行走或運動時保持鴿體平衡,並可以使鴿體重心在移動時比較敏捷。

鳥類的頸椎數目比哺乳類動物多很多,大約在13-25節。而鴿子有14節,人有7節。鴿子頸椎在攝取飼料和防禦、攻擊都是相當大的幫助。還有的是配合長途飛行時所需的特殊呼吸器官的長形器官,就包括在頸椎的部位。

 

四、結論

    前面從鳥類為了自身生存和‘種’的延續進行演變進化,使之能翱翔於天空的習性是有別於哺乳類動物和爬蟲類動物。接著鴿子又為了有利於長時間、長距離的飛翔,在其體內的骨骼進行演變成與其他動物不同的結構。除了上面所敘之外,還有下列的常識可以提供給喜愛養鴿的朋友們參考:

1、鴿子頭蓋骨的眼窩非常大(指所佔比例),可以減輕頭部重量。

2、沒有牙齒,在短時間內吃完需要量,以便快速飛翔。

3、口可以張開很大,有‘方形骨’的存在,便於飼餵幼鴿。

4、肩胛骨很細小。

5、前肢的手根骨(翅膀的尖端)小,又成為癒合骨。

6、鳥有口骨,哺乳類動物沒有。

7、鎖骨癒合骨成為癒合鎖骨。

8、後肢的骨骼與爬蟲類動物相類似。

9、前肢演變進化成為發達的翅膀和羽毛。後肢形成便於步行的骨骼,且後肢有比較發達的腳趾,形成大又呈放射狀的展開狀態。

(後續)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寒冷季节信鸽呼吸道疾

人气:2791
元/
购买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分类测试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推荐商家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4-2013  xing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inge365.com